一地新增阳性1万余例,河南啥情况?专家:戴口罩!戴口罩!

近期,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 不少人表示自己“阳了”, 出现发烧、咳嗽、浑身疼等症状。 “广东新冠感染增加1万余病例”的话题, 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关注。“以为是空调吹多了或者上火了,没想到是又一次新冠感染”; “大三伏天的居然又‘阳’了”; “除了没有连续高烧,喉咙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又经历了一遍”。 近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前两个月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6月份广东省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为8246,7月份为18384,增加了一万余病例。结合国家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学中心的数据,多位权威专家称这是“正常起峰,”公众不必过于紧张。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对此分析称,从全球范围来看, 新冠感染波动都呈现 以半年为一周期 的交替,并逐渐成为我国阶段性流行的呼吸道疾病。我国新冠阳性率有所上升,毒株致病力较此前无显著变化 人们对身边新冠阳性增多的感受与流行病学数据表现是一致的。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发布的2024年7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夏季流感等病毒感染占比下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有上升,占比升高。 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有所上升,从7月1日-7月7日的8.9%持续上升至7月22日-7月28日的18.7%,主要流行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我国主要以JN.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为主。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监测平台对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变异与波动监测显示,自6月上旬起逐渐检出新冠XDV.1和KP.2变异株后,XDV.1的比例已经逐渐上升至40%-50%,但是这些变异株未引起重症病例的升高。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本轮7月疫情上升阶段新增重症病例为203例 ,在重症人数较今年2月及3月新冠病例上升阶段未见明显上升。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李侗曾表示,JN.1及其亚分支以及XDV及其亚分支,这两种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力与此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患者临床表现也保持一致。河南省内情况如何?郑州:接诊新冠感染病例不多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副院长李广明表示, 目前门诊接诊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较少,所以近期趋势不好判断。“但从整体上看,新冠病毒的毒力和致病力均大幅减弱,大家不用紧张。” 李广明说,近期新冠患者的症状较轻,多数出现咽痛,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需要关注的是老年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以及有基础病的人群,如果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诊。” 根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在全国七大区域的医院内病例监测数据提示, 夏季流感等病毒感染占比下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有上升,占比升高。应否继续接种新冠疫苗? 世卫组织呼吁,国际社会应关注夏季新冠感染异常增多情况,建议为最高危人群接种新冠疫苗。 那么,普通人群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接种新冠疫苗?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认为, 应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疫苗接种建议,并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暴露风险和当地疫情形势,做出决策。 “目前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虽然疫情形势相对平稳,但仍存在局部散发和小规模流行的风险。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风险,增强对病毒的免疫力。”卢洪洲说。公众应如何做好防护?专家:戴口罩!戴口罩! 1、戴口罩 口罩是预防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 2、勤洗手 保持手部清洁,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归家后,应及时洗手。 3、少聚集 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加强通风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5、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病毒的侵袭。 6、出现症状后及时就医 如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嗅觉和味觉减退等症状,建议佩戴好口罩,及时就诊。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新闻网、每日经济新闻、大河报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社会
走向商用市场,雷达金刚才是真正的回本神器
下一篇:梅州高速一货车突然着火,形成巨大“火团”